搜 索
玉屏箫笛原名平箫玉笛,始创于1573年,明、清两朝列为皇室贡品,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为中国民族乐器争取了首枚国际大奖,是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国传统竹管乐器品牌。1990年文化部授予玉屏县为“中国箫笛之乡”,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国家商标总局认定玉屏箫笛为中国驰名商标,加大对玉屏箫笛品牌的保护力度。
公元1573年(明代万历年间)平溪(玉屏古地名)侗族才子郑维藩将所制洞箫赠予莫逆之交的道人朋友,该友爱旅行、善音律,每有感怀,便寄兴于竹箫。道人云游京城,夜晚城楼奏箫,箫声传进皇宫,皇帝唤侍卫寻之未果,后得知所奏之箫出自黔东平溪郑氏,便下令年年进贡,亦称“贡箫、平箫”。郑氏将箫笛制作视为传家宝,世守其业,1727年郑氏后人将所制竹笛命名为“玉笛”,这便是平箫玉笛的来源。
清咸丰年间,郑氏传人郑汝秀(号芝山)因家境萧条,便打破嫡传祖训,向外广学徒,扩大经营。1915年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开通而举办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郑汝秀之子郑步青、郑丹青兄弟所制“平箫”在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为中国民族乐器摘下首枚国际大奖,名扬海外,成为民族骄傲。
1930年-1946年,玉屏县有30多户经营箫笛的商铺。传承人郑丹青因长子郑辉燕早殁,次子郑辉蒸当兵,年老体弱的郑丹青遭受巨大的心理打击,跳入舞阳河中,玉屏箫笛几经失传。
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关怀下,郑辉蒸、杨辉、李凤山、聂凤鸣、姚源汉、刘文忠6人建立玉屏箫笛合作生产小组。1951年由18人联合经营玉屏箫笛厂,1957年改为合作工厂,1958年转为国营箫笛厂,职工超过120人。玉屏箫笛产品从1956年开始向外出口,其出口量逐年增加,到1965年,出口量达1.2万支,销售范围也越来越宽,市场包括日本、东南亚、美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1966年,受外部环境影响,玉屏箫笛厂更名为“东方红箫笛厂”,箫笛的生产经营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产销量大幅度下滑,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处于低潮阶段。1972年出现第一次停产,箫笛匠人们只能外出做临工度日,为时达半年之久。后经贵州省轻工局及进出口公司的多方努力,方才逐渐恢复生产。
1978年复名为贵州玉屏箫笛厂,恢复正常经营。1979年8月叶、邓副主席在北京亲切接见了包括玉屏箫笛厂长姚本林在内的全国工艺美术设计大会代表。1980年贵州首轻工厅拨款新建了玉屏箫笛新厂房,1981年原厂长姚本林参加了民族管乐器改革座谈会。1988年玉屏箫笛获得轻工业部、国家民委颁发的民族用品先进企业奖。1990年文化部授予玉屏县为中国箫笛之乡。
2006年玉屏箫笛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以两百多年历史的印山书院基础上打造的玉屏箫笛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首个以箫笛文化为主题的箫笛博物馆;2015年举行玉屏箫笛金奖百年纪念活动;2015年玉屏箫笛举办第一届国际箫笛制作大赛;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玉屏箫笛为中国驰名商标,加强了对玉屏箫笛的保护。2020年开始玉屏箫笛加强市场上假冒玉屏箫笛产品的综合整冶,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020年下旬并上线了玉屏箫笛官方旗舰店铺,为用户网购玉屏箫笛乐器提供便利,2023年9月玉屏箫笛乐器防伪溯源系统正式上线,支持正品箫笛的线上查询服务。
感谢您对百年品牌、国家非遗《玉屏箫笛》的关注及支持!!